“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农民增收。近年来,烟台市妇联立足职能,发挥优势,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目标,以“姐妹携手发展推进计划”为抓手,大力实施素质提升行动、扶持行动和结对帮扶行动,促进妇女持续增收。为更好地帮助农村妇女加快实现收入倍增目标,近日,我们对农村妇女增收致富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培养新型女农民,引导农村妇女在素质提升中增收致富
要想富口袋,先要富脑袋。在实施“姐妹携手发展推进计划”中将推进素质提升行动作为首要任务,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多门类的农村妇女素质教育培训体系,通过提高农村妇女的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致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训提高。在健全科技培训网络的基础上,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按产业所需,注重开发性、提高性培训,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用工培训;按基地所需,开展高新技术培训,加快妇女对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按企业所需,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转移致富能力。同时不断活化培训形式,把课堂培训与田间培训、入户培训相结合,巡回培训与订单式培训、菜单式培训相结合,努力为农村妇女提供有效的技术指导和信息服务。近年来各级妇联组织各类培训1600多场次,培训农村妇女30余万人。招远市阜山镇东李格庄村果农李桂荣经过培训考核获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不仅自己掌握专业农科技术,还带动村里60多名妇女科学种植、管护果树,妇女果园收益大幅度提升。典型引领。充分利用表彰会、座谈会、现场观摩、创新创业研讨会、拍摄电视专题片、编印致富资料等形式,宣传培树优秀妇女典型,使广大农村妇女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断激发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热情。在10月份举办的全市库区妇女素质提升培训班上,表彰了60位带领妇女增收致富的女村官,2名巾帼致富女能手现场交流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市场化运作的经验做法,激发了农村妇女创业发展、赶超先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科技服务。组织开展“巾帼科技烟台行”活动,开展科普宣传,加强科技培训,强化科技服务,广泛开展科技下乡、“科技活动周”等活动,提高农村妇女科学素质。健全妇女科技人才网络,将优秀科技服务工作者和巾帼科技致富女能手的联系电话、研究方向等相关情况登记造册,发放到广大农户手中,农户根据需要直接向专家进行咨询,便捷而又高效。
(二)培育增收新亮点,引领农村妇女在参与现代农业中增收致富
结合我市在从战略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和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引导妇女在参与现代农业中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增收途径多元化。创建专业基地。本着“建一个基地、推一项技术、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妇女”的宗旨,加大对巾帼科技示范基地的创建和管理力度,提高基地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基地的辐射作用,引导农村妇女加快推广普及新技术、新品种。蓬莱阁葡萄酒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2000多亩葡萄种植和栽培实验基地,充分发挥信息传播、良种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当地葡萄种植向产业化、标准化发展,使周边农村由过去的梯形薄田,变成了美丽的葡萄园,进一步拓展了农村妇女的增收渠道,农村妇女年人均收入由过去的5000元提高到1万元,实现收入翻一番,公司葡萄基地共带动2000多名农村妇女走上致富路,培育了大批葡萄种植和管理的骨干力量。参与特色农业发展。各级妇联将组织妇女参与当地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实现收入倍增的重要途径。牟平区妇联根据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发展特色高效农业、都市生态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的思路,发动妇女大力拓展种植业新品种、新领域,妇女在参与现代农业发展中不但增加了家庭收入,也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主力军,得到了党委政府的认可,牟平高陵镇在三八节专门召开“巾帼创业展风采”动员大会,表彰在全镇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的巾帼创业标兵,并给予奖励3000元;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威宇蓝莓专业合作社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开办樱桃采摘节,经营的蓝莓大樱桃采摘基地被评为“市旅游下乡工程旅游采摘示范园”,被区委区政府列为采摘农业重点扶持项目。发展合作组织。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把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把农户组成“联合舰队”闯市场,使一家一户的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不仅可以得到种植、养殖等环节的利润,还可以分享供应、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利润,从而提高了农业的比较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合作组织的建立,使基层妇女组织建设找到了促进妇女增收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许多基层妇女干部带头领办、创办合作组织,形成了基层妇女组织和妇女干部带领妇女群众共同致富的合力。目前全市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共有267个,大多以“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农户”、“女能人+协会”、“女村官+协会”等模式运行,主要分布在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参与妇女达10万多人。
(三)培植扶持帮带体系,助推农村妇女在携手共建中增收致富
能人帮带。发挥女村官、致富女状元、女科技致富带头人、女能手等传帮带作用,对缺少致富信息、项目、技术、岗位、资金等有增收潜力和愿望的妇女实行“一帮一”、“一帮多”、“群帮一”、“群帮群”帮扶行动。从项目选择、信息传递、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等环节,实行全程跟踪指导,引导和扶持被帮扶妇女发展种植、养殖、加工、服务或外出务工等“短、平、快”项目,及时为帮扶对象提供快捷有效的致富信息,实现精神上扶志、生活上扶贫、能力上扶技、经济上扶业。蓬莱市开展“巾帼增收帮带致富行动”中,小门家镇转山张家村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孙玉芝在自家前院建起三亩葡萄、蔬菜试验田,铺设滴灌,供村民参观,聘请青岛农科院、烟台果科所专家给果农讲课,还帮助村里姐妹从青岛农科院引进出口加工土豆种植项目,并联系加工厂进行收购,帮助这些种植户得到了很好的收益。岗位扶持。每年与劳动部门联合开展“春风送岗位”活动,面向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妇女举办专场招聘会,注重发挥女企业家、女致富带头人作用,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和创业项目、拓展安置新渠道。征集农村妇女创业项目800多个,270多家用人单位提供就业岗位5200多个,达到就业意向1950人。招远市创建“无围墙工厂”妇女就业品牌,指导村级妇女组织建立起“妇联/妇代会+无围墙工厂基地+企业/市场”的组织模式,使针织加工点、粉丝小把车间(包装车间的俗称)在全市农村迅速扩张,稳步发展。目前,全市有272家民营企业注册1.3亿元,与296个村联姻设立加工点、建立加工基地等,实现了企业的膨胀发展,促进了农村妇女收入的增加,企业和妇女两得益。资金扶助。深入实施“信贷助推百万妇女创业行动”,通过深入调查摸底、了解信贷需求,深化诚信教育、开展信用户评选等,密切与农信部门的联系,加大信贷助推力度,已为3100多名妇女审批发放贷款近8.1亿元。加强与财政、劳动等有关部门的联系,不断推进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已为700多名妇女提供担保贷款3320万元,贴息160余万元。设立瑞康基金、振华妇女创业基金、阳光扶贫基金等,进一步破解了困难妇女创业“融资难”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
(一)农村妇女致富手段少、技能欠缺。从调查情况来看,农村妇女大多仅有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学习接受能力差,科技素养较低,导致劳动技能单一、经营理念落后,创业意识和科技能力不足,一方面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大多仍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模式上,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制约了增收空间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基层妇女组织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妇女组织网络逐步健全,全市妇女进两委比例达到100%,可以说村村配有女村官,村村都有妇代会主任,但由于身兼多职,对个人定位比较模糊,缺乏对妇女工作系统性认识,特别是对带领妇女增收致富存在认识不到位,带动能力不强等问题。
(三)需要进一步发展扶持合作组织。发展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整合人力、物资、科技、信息等资源,使“指头”变“拳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效益,有效增加妇女收入。目前我市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有些组织比较松散,管理不够规范;管理人才不足,经费缺乏保障,规模经营受限;一些妇女对合作社发展认识不清,风险意识较差,加入合作社只想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参与合作社积极性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促进农民增收的决定因素,已不只是土地、劳动力数量的增加,而是知识、能力、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建立健全农村妇女培训网络,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整合社会资源,明确培训任务,突出培训重点,增强妇女参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加快向城镇或非农产业转移;对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示范基地、专业大户、女能手加强创业培训,组织她们学习现代经营管理、市场营销战略、信息化战略及品牌战略等方面的知识,增强科技致富与创业发展能力。
(二)着力培养致富带头人。被调查的妇女中大多数希望妇联干部能带领妇女增收致富。妇代会是妇联的最基层组织,妇代会主任也应是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带头人。建议在基层妇联组织建设中推行“三个培养”工程,即:把致富女能手培养成妇代会干部,把妇代会干部培养成致富女能手,把妇代会干部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两委”干部。
(三)大力发展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建议省妇联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妇女专业合作组织专项扶持行动,加强对合作组织的培育扶持,通过资金、项目、政策倾斜等扶持措施促进合作组织的发展壮大。扶持发展一批符合地域特点、妇女特点、带动能力强、运作机制活、发展前景广的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倡导和支持基层妇女干部、女能人、女大户带头领办、创办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做给妇女看、领着妇女办、带着妇女干。加大对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创建工作的服务指导力度,帮助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使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在组织结构、决策程序、运行方式、管理方法、分配制度等方面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对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强有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