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烟台妇女网! 烟台妇联主办 | 加入收藏
 
知性阅读
+ 您当前的位置 : 烟台妇女网 >> 女性视界 >> 知性阅读 
企业家的幸福观与价值观
2015-03-05 10:04  《精神文明导刊》

  企业家的幸福观与价值观

  高昌礼

  企业家的幸福观和价值观

  幸福是人人追求的,但什么是幸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幸福观,同时也各有不同的结局。

  在古代有一个县太爷,下去巡视,到一个乡村里边看到一个80多岁的老人和一帮儿童玩耍,他就很奇怪,他说:“老人家你为什么和一帮孩子一块儿玩呢?”他说:“我也是孩子啊。”问:“你几岁了?”回答:“我10岁啊。”这个县太爷一听很奇怪啊,说:“我看你像80岁的人啊。”这个老者说:“对,你真有眼力,我就是80岁。”那县太爷说:“你80怎么说你10岁啊?”他说:“县太爷啊,你不知道,我虽然80了,但前70年活得都不像个人样。我第一个10年,吃喝拉撒睡都是父母管,我什么都不管;第二个10年,10岁到20岁,上学不爱学习,和一帮小伙伴打闹,搞恶作剧,人们都讨厌我,都希望我早死;后50年我也没文化,也没志向,一天到晚浑浑噩噩,混日子,什么事都干,你说我这算个人吗?后来一个老者给我指路明灯,应该怎么活着好,我就听他的话,想着为别人做点好事,做点善事,不求回报。结果乡里边的人都喜欢我,都希望我长寿,哎呦,我才觉着人活着有意思,所以说我从70以后到80这一段,我才觉着我像个人,所以我这真正的生活是在70到80才开始的,所以我才10岁。”他告诉人一个道理,什么叫幸福?为别人做好事叫幸福,为个人做恶作剧不叫幸福。这个县太爷听了以后很有感悟,他想,我是个县太爷啊,父母官啊,我的幸福观是什么啊?那我得为老百姓办点好事,做善事。

  这就告诉我们价值观是幸福观的基础和源泉,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幸福观。按照这个观点来看待企业家的幸福观和价值观,那就应该是找到了立足点。一个担当历史使命的企业家,他的价值观的立脚点就是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这就是企业家的价值观。他的价值体现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为社会上,活着就是为这个。这几句话绝不是唱高调,也绝不是空话,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国学大师季羡林是山东人,他在世的时候给这个问题曾有个界定,他说一个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坏习性,这样的人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有价值的人。他还说,如果能有60%是为他人着想,40%是为自己着想,这也算一个及格的人了,做人算及格了。他把做人量化了,量化的标准,是为自己还是为他人。那么外国人怎么看这个问题呢?活着为什么,外国人怎么看呢?美国有一个国际数据集团的总裁,他讲了这么一段话,他说:“我所做的所有事情,能够造福社会,使社会变得更加美好,在21世纪的档案当中,能够记录下我们公司的投资和信息服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和平、繁荣和稳定,将来我们的下代人就会说,上一世纪我们的长辈们创造了一个公司、一个产品,给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今天还在造福人类,这应该是多么美好,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国内外的事例都说明,成功、伟大、幸福,同一个人的品格、精神以及他对社会的贡献是相关的。大凡流芳百世、受人敬仰的并不都是有很多的钱和很高的地位,而是在于他们的品格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贡献。那么一个人的幸福观、价值观是不是与生俱来的呢?不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幸福观是在人生道路上拼打出来的,培养出来的,塑造出来的。

  还有一个中国人的故事。有一个家族往上推四代,第一代是兄弟两个,这个老大搞农业兼商业,当然他就很富裕了,家里过得很好,他这些儿子,吃喝玩乐嫖赌,五毒俱全,什么都干。这个老二呢,老实本分,只会务农,别的不会,对人也很好。结果二代、三代、四代发生了大的变化:这个老大,二代就败落了,到了三代、四代,四代一个孩子还是个痴呆,这是老大的结局;那么老二的结局呢,因为老实本分,人缘好,所以从二代、三代、四代,代代兴旺,到了第四代,出了民营企业家,搞得很好,结局是大不一样。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一个人的幸福观不单单是你个人的啊,还是你家族的啊,还是你家庭成员的啊,甚至是你后代的。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一句老话:富不过三代。这是句老话,这不是迷信,这是实实在在的话。兴由勤俭败由奢嘛,一个国家这样,一个民族这样,一个家庭这样,搞奢侈肯定要完蛋,你勤俭持家肯定要兴旺。还告诉一句老话:积阴德荫其子孙。就是说你这个人积德行善,对你的后代都会留下阴德,你的后代都会享受的。这也不是迷信,这都是实实在在的道理在这里摆着。所以说一个人讲幸福观的时候不能光考虑你一个人,要考虑你的家庭,考虑你的家族,考虑你的后代。你把你后代几代的福你都享了,那不就绝了吗?你后代还有福可享吗?当然就没有了。还告诉我们这么个道理,就是管好自己是人生最大的成功,管自己这是个大学问啊。还告诉人们,人们的生活目标决定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决定着一个人的幸福结局,这也是规律啊。你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必然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必然也有不同的结局。也说明价值观是一个人的生活目标,是一个人生活之路的导航明灯,所以一定要制定好。因此,一个有志向的企业家就是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定位在为国家、为民族、为他人的奋斗上。

  种好人生的福田,收获人生的福报

  历史已经把当代企业家推向了完成历史使命的大舞台,你是企业家就要按照时代的要求来塑造自我,种好自己人生的福田,走好人生之路。建议抓好五件事:

  第一件事,高标准塑造企业家形象。怀有历史使命的当代企业家,也应该是有学识的人,应该成为三家合一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哪三家呢?就是民营企业家要当政治家,要当教育家,要当企业家,这是当代企业家要当的三家。

  为什么要求民营企业家要当政治家呢?就是要求企业家要懂得政治,要讲政治,不能只围着钱转。任何企业都是全局当中的一叶小舟,也就是海上航行的一叶小舟,这叶小舟要想乘风破浪、扬帆万里,就要懂得党的政治路线,懂得党的方针政策,懂得国家总的经济形势,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律,懂得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以全局谋局部,以长远谋当前,保证政治上的清醒。政治是企业家的方向盘,是企业家的指路明灯,是一叶小舟不偏离航向顺利航行的保障。这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中国式的企业家的必然要求。所以要当政治家,懂政治,讲全局。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外企业家都把吸引、培养员工作为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要完成这一首要的任务,要求企业家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教育家,是一位有学识、有修养的教育家,这也是新时期、新时代给企业家提出新的课题,新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员工家长把孩子交给你,这也是对企业家的信任,企业家就有责任担当起对员工的教育。对员工负责,也是对员工的家长负责,这也是企业家应尽的教育职责和社会职责。这就是为什么要当教育家,是从这个角度提出来的。

  要当好这三家还要打好企业家自己做人的基础,要懂得做人。有的专家讲,小老板靠勤奋,中老板靠智慧,大老板靠德行。其实大、中、小老板都有个做人的问题,都有个德行的问题。美国有一个学者对1300位富翁做了调查,最后写了一本书,对他们的成功经验概括了五条:第一诚信;第二约束自己;第三善于与人相处;第四勤奋;第五有贤内助。这五条都属于做人的问题啊,德行问题,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特别是把贤内助写进去非常耐人寻味,中国一句老话:家和万事兴啊。外国的1300名成功的企业家成功经验有一条是有贤内助,有一个好媳妇,这都属于德行问题,看来德行非常重要。这是种好福田应抓好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什么是企业文化?论述的书很多,提法也很多,我觉得可以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表述。什么是企业文化呢?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这就是企业文化,简明扼要,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行为规范。一个企业的文化反映了它的整体素质及精神面貌,起着统率全局的作用,价值观、理念支配着企业的经济活动,左右着战略决策及其各种管理要素的方向。一个优秀的企业,它的精神和核心理念以及价值观才是走向成功的根本保障。在工业经济当中,文化还只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那么在知识经济当中,文化是一种现实的生产力,如果谁忽视它,谁就会被社会所淘汰。专家们还讲,21世纪将是文化冲击的时代,企业能否培养自己的文化并发挥其作用,将决定在21世纪的生存能力,企业文化将成为未来企业的第一生产力。在影响企业发展的诸多因素当中,企业文化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那么企业文化如何建设呢?因为各单位前段都搞了很多实践,有些很成功,而且很有创造,所以我这里提点框架性的要求,框架性的思路,就是两个结合一个建设:两个结合什么意思呢?第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第二是东方西方文化相结合,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那么一个建设什么意思呢?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有自己特点的企业文化。我相信经过企业家们的努力、探索、实践,大家一定会把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中国大地开出灿烂之花。

  第三件事,带一个好班子。有一句老话: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领导班子是领头雁,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好的领导班子。有一句俗话:大雁靠头雁。大雁飞,人字形,有个统计,假如说这个大雁队伍有一个好的领头大雁,它的速度比个体的大雁快70%,可见这个作用很大。那么这个带头雁是怎么培养的呢?它不是一个,第一个大雁飞了一段累了,第二个接着飞,第三个再接着飞,所以说都是最强壮的,这样造就了一个团体的领头雁,带领大雁队伍来飞行,使这个团队飞得很高很远。从历史看,在尧舜时期,周文王、周武王时期,都是中国大治的时代,孔、孟对这段历史给了高度的赞扬,而且作了很多的论述,特别对这一时期的用人之道大加赞扬。讲尧舜时期用人也不多,实际上也就两三个人,周文王、周武王也就用两三个人,结果天下大治。那么孔、孟对这一段的历史是怎么肯定的呢?对领导班子建设,值得借鉴的概括了三条:第一,有共同的追求和理念,这就是以德治国,国泰民安,尧舜时期和周文王时期都是以德治国,这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理念;第二点就是君臣各尽其职,各尽其力,各有分工,国王干国王的,大臣干大臣的,各人干各人的;第三条经验就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西游记》家喻户晓,实际上从班子建设上来讲,这师徒四人也是班子建设的样板,对现在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它有三条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第一,有共同的目标,西天取经,这是唐僧师徒四个人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第二,四个人各有所长,各有各的特点,优势互补。唐僧是个领导者,班长喽。沙僧是任劳任怨,挑担子的事都是沙僧干。猪八戒爱干小事,问个路啊,讨个饭啊,讨个水啊,他干。孙悟空干大事,降妖捉魔,火眼金睛,大事情都是他来干。所以优势互补,这个班子很齐全。关键他们有第三条值得借鉴,什么呢?发生矛盾善于协调,善于解决,他们也经常发生矛盾啊,孙悟空和唐僧一弄就闹翻了,但是不论任何时候发生矛盾以后,他们都很快得到了协调,很快得到了解决,没有影响他们整体任务的完成,这条很值得借鉴。人与人共事哪能不发生矛盾啊,而发生矛盾以后怎么对待矛盾,怎么解决这一矛盾,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应该学习《西游记》。

  第四件事是搞好队伍建设,就是要把人的潜在能力发挥出来。第一要抓教育,孔子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学习也造就了孔子的光辉一生。学习是每一个人的终身职业,要活到老学到老,对员工来讲更是如此。那么学什么呢?学传统文化,打下员工做人的根基;既学传统文化,又学现代文化,增强员工做事的本领;学习西方文化,开阔员工的视野;以企业的工作实践,提高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就把企业打造成为一个大家庭、大学校、大熔炉,不但出产品,而且出人才,出精神。

  在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过程当中,还要抓好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据调查,一个人有75%的工作时间要用在与人的沟通上。在职业生涯当中,你是否成功,84%取决于你能否和别人有效的沟通。在世界上,最浪费时间的就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因此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用更多的时间抓好员工的教育、沟通与协调,化解矛盾,实现人际之间的和谐,使其形成为合力,形成战斗力,形成生产力,这是管理工作的一大难题。加强队伍建设还要严格制度,严明纪律。孔子和孟子都讲过,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讲做人要守规矩,人人都生活在制度之中,法规之中,人人都要受到制度、法规的约束,这样才能打造出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和谐的社会关系,这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制度法纪能否得到实行,首先要严肃执纪,奖罚分明是很重要的因素;其次就是要领导带头,在制度纪律面前人人平等。铁的纪律才能打造出铁的队伍,铁的队伍才能打造出一流的产品。

  第五件事,也就是最后一件事,制定好企业的发展战略。没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家不是一个好的企业家,没有战略的企业是难以持久的。制定发展战略是以全局谋局部,以长远谋当前的具体体现。一个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就像大海航行的灯塔一样,可以指引企业前进的方向,对全体员工产生巨大的号召力、凝聚力、团结力和战斗力,把员工的前途、命运、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产生巨大的精神动力。好的发展战略也是对企业家学识、胆识、胸怀的巨大挑战,也是一个企业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有高科技含量的企业的领导人,更应该把夺取高科技的空白,占领国际高科技的制高点作为自己的战略目标,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成为一个有志气、有正气、有骨气的中华民族的企业家。

   
 工作动态
   
 规划实施
   
 文献资料
 
烟台妇女网 版权所有
烟台妇联主办 技术支持:淼盾胶东在线